學習尊重,學習慢走,自然樂活
以下文章轉自http://tzf.ngo.org.tw/node/229

作者:高羚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)攝影:施銘成(農委會林務局96年度得獎者)

 

  自從嘗過山野樂趣後,小姪女很喜歡跟著我們到處趴趴走。尤其同行者若有其他小朋友,一路上更熱鬧了。

  這次到桶后溪健行,有一車隊比我們先到溪畔,正在烤肉、唱卡拉OK。我們只待了一會,便忍不住轉移陣地。小姪女更是摀著耳朵忿忿地說:「好吵哦,要唱歌幹麼不在家裡唱!破壞安寧!」而沿路比賽唱歌的小男生卻說:「妳還不是一路唱歌,比我大聲耶!」大家都笑了。只有小姪女悶著一張臉,沿途上不再吭一聲。

  後來我們遇到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的周儒教授到桶后來探勘。也聊起在溪邊的車隊,他猛搖頭,直說是最負面的示範。小姪女問:「在山裡面唱歌不好嗎?」教授回答:「你是不是覺得那些人在山中唱卡拉OK很吵?」「是呀,根本是噪音呢!」「如果你是動物或昆蟲,會不會也被這些噪音嚇一跳呢?」小姪女點點頭。

  教授趁此為我們介紹在山林活動時應有的觀念和做法,提醒大家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。他說美國在80年代初期,興起一項野外環境保護的無痕山林運動(Leave No Trace),鼓勵民眾如何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。例如避免一次太多人上山,以免過度造成環境負擔;不走沒人走過的地方,只走山徑,以免破壞環境;把垃圾帶下山而不要留在山上;不帶走山上的一花一木或任何物品。「甚至,讓自然的當地聲音成為旅行的聲音,避免喧嘩。這是尊重自然,也是尊重其他旅行者的好態度哦!」

  這似乎是小姪女培養環境素養的開始,她開始乖乖跟在大人後面慢慢走,不再隨處跑跳,似乎在思考著什麼。「剛才車隊跑來跑去,帶著重重的行李,烤一堆肉,製造一堆垃圾,又吵得不得了,他們這樣真的很快樂嗎?至少,我知道他們沒有尊重我們,也沒有尊重大自然,大家都因他們而不快樂!」

  「休閒能力是需要培養的。這在學校課本中沒有教過,但可以在山林中,在步道中,跟大自然和諧互動中學習。」教授舉自己的親身經歷,他曾到美國賓州的一處猛禽保護區,看到大家都徒步走上山,用望遠鏡靜靜觀賞猛禽遷徙,中午肚子餓了,就悠閒的拿出蘋果或三明治吃,一天下來,每個人因看到不一樣的動物生態,都覺得收穫滿滿很開心。相較於國人的休閒活動,大多只停留在吃飽睡好的物質享受階段,而忘了所謂的休閒,應該是讓身體和心靈一起放鬆,放慢速度,放輕腳步,簡化過多的負擔,讓心靈有呼吸的空間。

  「這不就是現在最流行的緩慢運動嗎?」我驚訝的發現。

  教授回答:「無痕山林運動其實可看成是一項生活運動,提醒我們要從追求速度、數量和結果,轉變為注重生活品質,注重生活的過程,這才是有意義的生活。」

  這讓我不禁想起體育學院謝智謀教授也曾提出「思想寧靜革命」的說法,他認為登山或健行,可以健身為目的,更可以徜徉大自然中,允許自己去體驗、獨處、靜觀、沉澱、思考,重要的是在登山中享受人與自然、人與環境、人與自我的互動過程,而非一味追求攻頂的勝利感。

  小姪女迫不及待地問:「那我們下次到野外,要怎麼做,才會讓自己和山林都放輕鬆呢?」

  「對實踐LNT無痕山林運動的精神,有更簡單明瞭的做法哦!」這下換我跟大家分享之前同樣受教老師的說法:「大家不妨參考林務局所提出的四個主張:輕裝、簡食、徐行、寧靜。輕裝是指在對目的地充分了解並顧及安全下,只帶該帶的,以減少踏在土地上的衝擊,也才不會製造過多垃圾。簡食是把食物盡量簡單化,不要為了吃得跟家中一樣美味而必須背一大堆東西,又製造垃圾。徐行的目的除了讓身體慢慢適應高山,慢慢走,也才能在途中有時間發現、享受並思考更多大自然的樂趣。而寧靜則是為了讓自己心靜下來,學習跟大自然相處,也跟自己相處。」而林務局的國家步道導覽網,也有針對無痕山林運動「LNT」七大原則做說明呢!

  這次的健行,大家上了一堂「無痕山林運動」課程,受益匪淺。然而最大且最意想不到的收穫,其實回到家才發酵:小姪女居然開始實踐這些精神,玩過的芭比,吃完飯的碗筷,也都開始「不留痕跡」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ke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