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再一直說要建蘇花高啦!
傅理事這篇文章寫得真好,我是自立報的教育專題深入報導電子報轉po的!有興趣的人,可以到智邦生活館訂閱喔!
  正當小市民為節節上漲的物價煩惱之際,部分高官「不食肉靡」的言論引起更大的爭議,尤其在影響物價波動的油價問題上,經濟部長陳瑞隆「3千㏄是小車」的驚人之語,漲價前一天在加油站大排長龍的開車族,也只能哀嘆「標準」不同!

 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,全球暖化現象日益凸顯,大家發現,節約能源不能僅是口號。陳瑞隆的「大車換小車,少用兩天車,還有大眾運輸工具」這席話,其實應該從個人與政策的角度來被討論。從「個人」的角度來看,我們應該盡可能減少使用、浪費能源,包括換小車、減少空調使用,使用大眾運輸工具,這的確是身為公民、地球一份子的責任、義務;然而從「政策」的角度,一個經濟部長毫無前瞻的方向,僅從市場的經濟原理推動「浮動油價機制」,卻用「環保」節能的概念,要求人民減少「浪費」,然而誰從人民荷包、生活環境的壓力,提出了具體政策呢?制訂政策者來呼籲個人節約能源,試問誰來提供節約能源的環境呢?誰又能提出實務的解決之方?

  人類耗用數百萬年來自然累積的能源,創造工業、商業發達之便利社會,而當石油、天然氣儲藏量即將耗盡之際,我們除了哀嘆物價上漲、荷包縮水,更不能忽視「能源危機」對我們生存條件的影響,石油耗竭也將根本的改變我們的社會條件。現有的生產、消費模式立基於廉價的石油,而目前油價攀升不過是部分反應能源供需落差的現實,因此主流經濟認為台灣政府不該凍結油價,沒有反映油價的真實成本,反而拖累節約能源、替代能源的行動,國庫補貼售油收入,也擠壓了其他國家建設,也被迫讓不用油或用油少者,來變相補貼用油多者。

  主流經濟理論說對了一部份,但是只要我們一日不擺脫對石油的依賴,無論用油多或用油少者,皆擺脫不了物價高漲的生活壓力,皆擺脫不了自然的反撲、生存條件的威脅,也擺脫不了排山到海而來的文明危機。立基於石油之上的文明,是人類創造出來的,擺脫石油的依賴,當然也是人類的職責,尤其是該如何制訂政策方向。

  以交通工具為例,各國政府大量補助汽車產業,不斷蔓延擴張市郊的範圍,延伸道路、橋墩的距離,在大眾運輸上的投資反而小家子氣,尤其台灣在一片經濟發展的呼聲中,不斷以興建高速公路、耗能運輸為政績,完全缺乏環境保護的概念,在油價的爭議之中,卻又大言不慚的以環保之名要求人民。簡單來講,你要人民不開車、不騎車,至少也該有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;僅以部分的補助來協助大眾運輸工具的改善、系統的建立,以及運輸業者的補貼,就能創造更高的利益。先前環保團體指責台北市舉辦無車日6年,但是汽機車卻逐年增加,每年平均增加9千4百多輛的汽車、1萬2千6百多輛的機車,又大舉砍樹興建停車場,大眾運輸的真正成長人數有限,政府官員宣傳的時候騎個自行車上路,但是平常的日子,根本沒有適合上路的環境,自行車騎士都要提心吊膽,意外事故每年都有7、8千件,2006年騎自行車死亡者就有183人。

  不知民間疾苦僅是反映官員的無知,缺凡前瞻的政策遠見,是反映官員的無能,人民不能諒解政策制訂者的無知,也應該批判他們的無能。請不要用人人做環保,來推卸責任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ikeki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